扫描量热仪测量范围及指标介绍
扫描量热仪测量的是与材料内部热转变相关的温度与热流之间的关系,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材料的研发、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方面。材料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相变、熔化、结晶、产品稳定性、固化/交联、氧化诱导期等。,都是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研究领域。扫描量热仪可以胜任聚合物、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
扫描量热仪的应用范围:高分子材料固化反应温度和热效应的测定,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热效应,高分子材料的结晶熔融温度和热效应,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什么是氧化诱导期?氧化诱导期)是试样在高温(200℃)氧气条件下开始发生自动催化氧化反应的时间,是评价材料在成型、贮存、焊接和使用过程中耐热降解能力的指标。氧化诱导期(简称0IT)法是基于塑料分子链断裂时的放热反应,利用差热分析(DTA)测试塑料在高温氧气中加速老化程度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塑料样品和惰性参比物(如氧化铝)置于差热分析仪中,样品室内的惰性气体(如氮气)在一定温度下迅速被氧气置换。测试样品氧化引起的DTA曲线(差热谱)的变化,得到氧化诱导期(时间)0IT(min)来评价塑料的耐热老化性能。
2.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多少?玻璃化转变是非晶态高分子材料(即非晶聚合物)的固有性质,是聚合物运动形式变化的宏观体现。它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高分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通常可以处于以下四种物理状态(或力学状态):玻璃态、粘弹性态、高弹性态(橡胶态)和粘性态。温度较低时,材料是刚性固体,类似于玻璃,在外力作用下只会发生非常小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玻璃态:当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范围时,材料的变形明显增大,然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高弹性状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形变会逐渐增大,材料逐渐变成粘性流体。此时变形无法恢复,这种状态称为粘滞流体状态。玻璃化转变是玻璃态和高弹性态之间的转变。从分子结构上看,玻璃化转变温度是聚合物非晶部分从冻结状态到解冻状态的弛豫现象。